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不 要 管 他

Brittany Marcoux

最近紐約時報出現了一篇很夯的育兒文《Parents Should Ignore Their Children More Often》,主張父母不必積極與孩子互動以取悅他,而是做自己的事、讓孩子跟在一旁即可,讓他放空、讓他無聊、讓他自己找樂子。從腦神經學和人類學來看,這有助於發展孩子的創造力與同理心。(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這讓父母更輕鬆!)

之前還有一篇很夯的婚戀兼育兒文《別相信直覺》,主張父母育兒方式對孩子發展的影響很有限;真正對孩子有顯著影響的,是「基因」,與「居住社區」。

無獨有偶,早年行為學家Judith Rich Harris早就提出相似的觀點,且也被其他行為遺傳學者的手足研究證實:「基因」、「手足共享環境(也就是父母育兒方式)」、「手足非共享環境(也就是家庭外如社區、學校、同儕環境影響)」對孩子發展影響的佔比約為 50% : 0% : 50%。(當然,這三大項裡含有不同細項,佔比細節不同;例如在「智慧(intelligence)」上,遺傳基因的貢獻高達80%。)

總結來看,父母對孩子而言超不重要——噢,不對,是超級重要,因為父母決定了孩子的基因,也決定了他的居住社區與同儕。至於育兒方式……^^||

以前曾有網友來信問我:如何決定將寶寶送托給保姆,而不是請育嬰假自己帶?因她讀了《父母的語言》一書,深感三歲前是學習成長的黃金關鍵期,認為保姆或托嬰中心能給的關注絕對沒有媽媽多。當時我已回覆了她;若她還有在看這網誌,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她心境更輕鬆。

***

當時我的回覆:
您好,

我生孩子的初衷是找一位玩伴,讓我自己快樂。並沒有特別想進行菁英栽培,也不在意什麼學習關鍵期。我每天只追求「寶寶看到我時很快樂,我看到他也很快樂」而已。

我是送在宅保母。我有幾位朋友的孩子的初戀(?)都是保母家的小姊姊。我覺得寶寶有除我以外的社交環境是很好的事啊。

我因工作自由,曾經猶疑是否該自己在家邊工作邊帶孩子。我問了工作性質跟我相似、自帶孩子的朋友(她非常注重孩子成長),結果她說:

「很羨慕你可以一個人決定是否送托。像我老公就不允許,我才在家帶,非常辛苦。媽媽喘息很重要,這樣對寶寶也好。」

我媽當初為了我犧牲職涯。我很愛她,但我有特意避免跟她走一模一樣的路。

也祝福你們~

P.S. 看了一下《父母的語言》的書評,赫然發現作者是我母校醫學中心教授……那我也不好多說什麼XD。同身為研究人員,我認為很多研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誤,可以參考,但不必奉為聖經。


***

再分享一個我很愛的影片,裡面那隻寶寶簡直跟我家這隻一模一樣!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學生的故事

上週在講堂上彈學涯與職涯規劃,迴響很好。結束後,有個男同學過來跟我說他聽了我的故事感觸很深,因為他跟我一樣也是單親媽媽撫養長大,也遇過變故,說他高一時媽媽因氣爆重度灼傷。

我:「是工傷嗎?」

他:「說來話長,是有人挾怨報復……」天啊……

高一那整年,他都活在媽媽重傷、受人攻擊的悲傷於恐懼中。幸而媽媽很樂觀,也恢復得不錯(雖然外表仍看得出來受過傷),他終於從PTSD裡走出來。

(他媽媽是設計師,主要用電腦工作,也幸好灼傷沒有傷到手指運動,沒有因為受傷而斷了經濟來源。)

他說他也跟媽媽很要好,至今無話不談。我請教他們的互動模式。他答:

「因為我媽都不管我。」

……啊?聽起來矛盾,再聽他細說,才知他媽從來不會阻止他任何事。他連線上遊戲花錢買了什麼裝備,都會開心的跟媽媽說。

「倒是我媽常嫌我話太多,」他笑,「我都還沒講完,她就開始滑手機了。」

以上。我從他的故事裡學到一課:如何讓孩子沒有青春叛逆期的黏你一輩子?

答:不 要 管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