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arci Oleszkiewicz
最近看到不只一位臉友在談學齡前育兒。他們都身為父母,有個還沒上小學的幼兒。朋友A提及孩子的天賦與不擅長之處,並討論合適的栽培方法,強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時間」,不要覺得小孩笨。朋友B提及自由教育的重要,希望孩子未來入學後不要被制度內教育壓垮,說自己就是被制度內教育弄得只在意成績、不享受知識學習、被競爭折磨的人(朋友B本身是學霸)。
我想到我媽——她是一個一直覺得我頗笨的媽媽XD。日記裡,她常記載著我怎麼不懂這些那些,開竅得好慢,跟她預期的不一樣。
學齡前,我沒有學過任何才藝(不像現在孩子在學齡前已經接觸過各種多彩多姿的課程或資源了),就只是天天玩。後來上了小學,第一次月考,我拿了第三名。
媽媽訝異,心想:「奇怪,薰笨笨的,怎麼能拿第三名?」
從那次以後,我再也沒有拿過第一名以外的名次,直到大學畢業。
然後我媽仍然是——從來不覺得我聰明。XD
可是啊,她這些心思只能從她日記上看出來。因為她面對我時,總是一副「我女兒真可愛」的模樣,而且經常強調她的教育功不可沒。所以當我拿到她的日記本時,我是錯愕的——原來我在我媽心中其實很笨啊~XDD
還記得小學高年級時,她寫的一段話是:
「薰終於懂得在這方面進行思考了。不枉媽媽費心引導,媽媽覺得欣慰。」
她觀察我有沒有變得比較不笨,都不是用我在校名次來判斷(話說我一直只拿第一名,她也無法用這判斷我的成長啊),而是從互動、從我與她的對話、從我遇事的反應。她永遠永遠在忙碌的觀察我。
然後一條一條寫在日記上。
我雖身為學霸,卻從未被「競爭」所苦。我一直很快樂的讀書、很享受學習,然後一直都第一名,沒有人要跟我競爭(這真是超幸運的事)。我也從來沒有防備過第二名之類,都是全身心投入的跟他們分享知識,知無不言。
甚至到了高中數理資優班,我智力明顯低於那些真正的資優生,但我還是一直第一名,而且抱著崇拜的心更歡喜的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他們也不在意我拿第一名,反正我明顯比他們笨XD)。
國中時,我媽日記寫的是:
「國中課業較重,我已經無法全部教她了。我只能專注於教數學,理化就必須拜託學校老師了。」
我媽為了我,真的靠自學把國中數學弄得很強(我媽只有高職畢業)。那年代的國中數學是很難的,有許多刁鑽的試題;很難有家長可以懂得比孩子多(當他們還嫌孩子考得不好時),而我媽強到幾乎所有數學考題都能破解。
當我前幾年在台劇討論板《做工的人》心得文裡寫下「我媽教我數學教得比國中老師還好」時,有網友留言說我褻瀆了中學教育的專業,寫道:「你媽能力不可能比老師好,你媽只是花時間陪伴你而已。」
——但「陪伴孩子」這件事,就是育兒裡最最最重要的事啊~
我高中時,我媽日記寫的是:
「薰在國文老師的教育下,作文變得很奇怪,言論虛浮,我不太認同。」
我媽真的很在意這件事。她本人其實是文藝派的(即使她國中數學很強),甚至偏好我讀文組而非理組(「除非你被分到數理資優班」)。而我們國文老師是哲學系出身;我因為老師,第一次接觸哲學思考,所以一開始的作文論述的確四不像,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我不確定我媽後來有沒有認同我的文筆(在我真的領悟到哲學思考後),因為高中後她的日記量就大減了。日記裡的最後一句話是:
「薰說她非常享受與同學辯論的聲音,她說那樣的討論聲是天籟。」
在我們母女倆渡過長期被國中導師霸凌的日子後,我的高中生活對我們而言真的是救贖。
以上就是我媽的育兒過程。
我想到我媽——她是一個一直覺得我頗笨的媽媽XD。日記裡,她常記載著我怎麼不懂這些那些,開竅得好慢,跟她預期的不一樣。
學齡前,我沒有學過任何才藝(不像現在孩子在學齡前已經接觸過各種多彩多姿的課程或資源了),就只是天天玩。後來上了小學,第一次月考,我拿了第三名。
媽媽訝異,心想:「奇怪,薰笨笨的,怎麼能拿第三名?」
從那次以後,我再也沒有拿過第一名以外的名次,直到大學畢業。
然後我媽仍然是——從來不覺得我聰明。XD
可是啊,她這些心思只能從她日記上看出來。因為她面對我時,總是一副「我女兒真可愛」的模樣,而且經常強調她的教育功不可沒。所以當我拿到她的日記本時,我是錯愕的——原來我在我媽心中其實很笨啊~XDD
還記得小學高年級時,她寫的一段話是:
「薰終於懂得在這方面進行思考了。不枉媽媽費心引導,媽媽覺得欣慰。」
她觀察我有沒有變得比較不笨,都不是用我在校名次來判斷(話說我一直只拿第一名,她也無法用這判斷我的成長啊),而是從互動、從我與她的對話、從我遇事的反應。她永遠永遠在忙碌的觀察我。
然後一條一條寫在日記上。
我雖身為學霸,卻從未被「競爭」所苦。我一直很快樂的讀書、很享受學習,然後一直都第一名,沒有人要跟我競爭(這真是超幸運的事)。我也從來沒有防備過第二名之類,都是全身心投入的跟他們分享知識,知無不言。
甚至到了高中數理資優班,我智力明顯低於那些真正的資優生,但我還是一直第一名,而且抱著崇拜的心更歡喜的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他們也不在意我拿第一名,反正我明顯比他們笨XD)。
國中時,我媽日記寫的是:
「國中課業較重,我已經無法全部教她了。我只能專注於教數學,理化就必須拜託學校老師了。」
我媽為了我,真的靠自學把國中數學弄得很強(我媽只有高職畢業)。那年代的國中數學是很難的,有許多刁鑽的試題;很難有家長可以懂得比孩子多(當他們還嫌孩子考得不好時),而我媽強到幾乎所有數學考題都能破解。
當我前幾年在台劇討論板《做工的人》心得文裡寫下「我媽教我數學教得比國中老師還好」時,有網友留言說我褻瀆了中學教育的專業,寫道:「你媽能力不可能比老師好,你媽只是花時間陪伴你而已。」
——但「陪伴孩子」這件事,就是育兒裡最最最重要的事啊~
我高中時,我媽日記寫的是:
「薰在國文老師的教育下,作文變得很奇怪,言論虛浮,我不太認同。」
我媽真的很在意這件事。她本人其實是文藝派的(即使她國中數學很強),甚至偏好我讀文組而非理組(「除非你被分到數理資優班」)。而我們國文老師是哲學系出身;我因為老師,第一次接觸哲學思考,所以一開始的作文論述的確四不像,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我不確定我媽後來有沒有認同我的文筆(在我真的領悟到哲學思考後),因為高中後她的日記量就大減了。日記裡的最後一句話是:
「薰說她非常享受與同學辯論的聲音,她說那樣的討論聲是天籟。」
在我們母女倆渡過長期被國中導師霸凌的日子後,我的高中生活對我們而言真的是救贖。
以上就是我媽的育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