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母乳難不難?

[側躺餵] 寶寶喝完奶後,喜歡將他的大頭枕在我的乳房上……

「放過自己吧。配方奶也很好,該補配方時就補吧。」

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句話對少奶媽而言是救贖,讓少奶媽卸除了壓力,原諒自己的不足。但對我而言,並不盡然。

身為少奶媽的我,曾在母乳社團詢問該補多少配方。有網友讀了我的狀況後,堅持不必補,認為母奶一定夠。我問她:這世上有不少無乳的媽媽,那麼「少奶」者應也所在多有;她如何確信我乳量一定夠?她答:

「缺乏乳汁的原因與時長,從產後憂鬱症到疾病到藥物影響都有可能。唯獨天生缺奶的機率微乎其微,差不多等於中樂透頭彩。」

乍聽之下有點刺耳,對吧?尤其對一個已經在憂心自己少奶的人而言,可能覺得自己被諷為「中樂透」。但這段話卻成為我所聽過最美妙的建議,彷彿只要放輕鬆持續親餵,不用計較與監視奶量,寶寶也可以健康長大。

(這種感覺像就是回到當年博班時被花旗理專說服買mutual funds。守著他那一句「只要一直放著,就一定會賺」,讓我平安渡過了各種股災。)

所以,我就信奉著這麼一段話,成為早早便財務自由而退休、但突然蹦出個新生兒而忙碌起來、卻又覺得親餵輕鬆並享受親餵的單身媽。

出月中(寶寶滿月)時,我四小時集乳量只有50 mL。回家全親餵一個月後(產假結束,寶寶送托),集乳量來到100 mL。我以為我已經選擇了合適的電動擠乳器配件,直到請教過泌乳顧問(IBCLC),才知我根本量錯了乳頭直徑——我乳暈已因使用了尺寸過大的喇叭罩孔徑而水腫,所以量到的乳頭直徑也是偏大而錯誤的。將喇叭罩孔徑從標準配備28 mm改成21 mm後,集乳量來到130 mL。

(而寶寶親自吸吮的效率肯定比130 mL更高。)

我推想,應該有更多人其實可順利以母乳為主來哺餵的,不只我。但這個環境充斥著「配方奶也很好」這句話,母乳哺餵知識則貧乏。在我身上,這句話其實並不友善,彷彿暗示著:

「你都知道你少奶了,還不快補配方?寶寶會被你害到!」

幸而,我知道育嬰是一場遊戲。一路上遇到許多NPC;有的告訴我東村入口轉角有配方奶可買,有的告訴我一直親餵就能順順利利。而我選擇了後者。

如果選擇前者讓你快樂,你就選前者。我只是想分享:我是選擇了後者而更快樂的人。無論如何,這些建議都只是NPC;真正參與這場育嬰遊戲的玩家,是你自己。

---
插曲:生產時在樂寶兒住三天,寶寶出院時,體重掉了9%(逼近生理性脫水造成體重減輕的警戒值10%),卻完全沒有被提醒。坐一趟計程車到月子中心後,體重被量成掉了12%(因為磅秤與量法不同),月中護理師立刻提醒並補配方奶。

二者的做法都是正確的,只是態度與理念不同。但陪我住院三天的阿姨當初很自責,覺得沒有幫我照顧好寶寶,害他體重掉這麼多。我去毛心潔醫師的哺乳門診時提起這段故事,毛醫師聽完後說:

「這就是母乳親善院所與一般院所的態度差異。」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發展

醫生熟練的將寶寶往診台上一擺,就突然跟我說:

「頭型斜掉了,可以留意一下。」

我(雖然早就發現並憂心寶寶只愛右側睡):「欸,我都看不出來吔!」

醫生:「天天看當然看不出來啊。」

回家後,我再次正視、俯視、後視寶寶的頭,仍看不出端倪。於是盡力回想醫生把寶寶擺上診台的手勢,學著摸了一番——終於摸出了一些蹊蹺!果然有些不對稱。 不過我已經盡力吸引他往左側睡了,他若不買單,那也是他的命啊~至少他沒有斜頸的問題,醫生說他左右轉頭都很正常。

之前曾查到某些網友的案例,其寶寶轉頭似乎有異狀,看小兒科說無問題,卻被復健科判定有斜頸,宜及早做復健訓練;我覺得兩方可能都是正確的。例如Tummy Time這種事(讓寶寶趴著抬頭,訓練頸項與背部肌肉),據說美國小兒科醫師在寶寶出生後就會叮嚀爸媽要天天執行,但台灣父母從沒在醫生那兒聽過這種事,可能會納悶的問:

「寶寶幾個月後就會自己抬頭,幹嘛要先練?」

我因為孕期就看Sunny老師的影片,又在生產當時見識到趴在我胸上尋乳的寶寶頭抬得好高,所以從出生起我就天天幫寶寶練Tummy Time,成就感也很足。另外還有「口腔按摩」——這是我的泌乳顧問建議我做的,說她發現寶寶舌繫帶偏緊;不少新生兒有這種現象,有的會自己好(透過咀嚼副食品和說話來訓練),有的不會——輕微的會造成將來講話有些大舌頭。

「我就有點大舌頭,」泌乳顧問說,「它不會阻礙我的生活,我就只是不能當主播之類。但若能及早訓練,就可有效提升發音品質啊。」

口腔按摩須把我的手指伸入寶寶嘴裡弄啊弄,看起來就不舒服;但寶寶漸漸的接受,有幾次弄完後居然還會笑,因為覺得我在跟他玩。Tummy Time也是,嫩嬰抬頭真的頗累,但寶寶也包容了(精神好時也會笑),因為是我在陪著他。

每次看著他辛苦一番後還願意給我笑容,我就感到滿滿的愛~❤


圖爲媽媽餵背巾(寶寶的腳在裡頭盤成蛙腿,蛙腿有益髖關節發展),與一支朋友送的育兒恩典牌手機Pixel 3a~XD 被迫頻繁躺餵的媽媽需要智慧型手機來邊餵奶邊上網工作啊,不然我本來是沒有智慧型手機的……



--
順帶附上發展評估工具: https://growth.healthinfo.tw/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聖乳

寶寶在發現我留意到他的討奶呼喚後,會興奮的張開四肢揮舞。見我上床接近他,他會突然收合雙手,將兩個小拳頭併攏、緊貼胸前,彷彿祈禱的姿勢;同時滿面喜悅,雙眼專注的望著我的臉,視線緊隨著我移動——

那模樣簡直像在恭迎神聖的什麼駕到一般。

而且寶寶很紳士——他緊盯著我臉龐的視線,會在我觸摸到他後,才移向我的乳房,以蓄勢待發、預備準確含上的姿態。

--
開始吸吮後,小拳頭會漸漸鬆開,只剩一手五指併攏的貼在自己胸前——一整個也是紳士的行禮姿勢。❤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謹以一個新生兒,紀念g0v十週年

我去g0v大松的目的……(咦)

十年前,我就在發起人之一兼山友Kirby那兒知道了g0v的誕生。雖然很早就開始參與,但我在g0v一直只是個甘草人物——協助過一些文案、翻譯、資料搜尋、攝影等事務(噢,還幫g0v編了一首歌!),其餘就只是負責玩耍陪聊,讓coder們得以在聊完天後神清氣爽、精力飽滿的繼續工作~XD

自己唯一一次提案,就是《開放單身女性合法接受「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一案——其實這案子本來不是我提的(我也完全沒想過要提案),而是Macpaul。當他跟我說他要提此案時,我嚇得不輕,完全不認為這人可靠——噢不是啦XD,我的意思是Macpaul鐵定不會去當單身媽媽,還是由我這個有可能當單身媽媽的人參與提案較保險,我功課一定做得更足啊。

然後我就這麼被迫在g0v大松提案了XD~提案後,不少人來與我聊天談論此議題,印象最深的是現場就有一位市議會助理型男是單身爸呢。大夥兒集思廣益擬出可以努力的方向與流程。2018年初,當Mia Tsai將該案投稿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並成功收獲5000個附議後(拉票最成功的應屬李翎瑋律師在Plurk上的貼文),我也跟著接受平臺的邀請參與後續討論會議,與公家和民間各路專家對話。為了這個會議,我準備了不少資料,甚至寫信給議題相關paper的作者詢問更多國外法案的來龍去脈與細節。資料之充分,讓與會的台大社會學系吳嘉苓教授誤以為我也是社會學學者。

當會議進行到尾聲,我私下對主辦人唐鳳咕噥說:

「看這情形,這法案根本不可能在近期被通過啊。」

鳳:「本來就不是為了立刻推動修法,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聽見這樣的聲音。」

一直到今天,此案在立院裡仍沒有出頭的一天,但民間的確間斷有一些討論出現。而我藉由那次會議,從支持此案的專家那兒收獲了不少知識,有些是我自己在電腦前做許久功課也易錯漏的資訊。例如女同或單身女性在決定生育之際,可能傾向計畫這輩子避免與捐精者接觸,不讓他打擾到自己的小家庭;但研究顯示孩子認識生父對孩子身心發展有正面的影響(這也是為何國外精子銀行鼓勵「具名捐精」的原因)。這影響了我日後尋找捐精者的策略與方向——我欣然同意了對方所提「將來可偶爾跟孩子接觸」的請求。

平臺會議過後,我與嘉苓老師陸續有接觸。次年,嘉苓老師甚至邀請我參加台大舉辦的「新生殖科技與全球組裝:亞洲比較觀點」國際研討會,還說要引介一位國際講者給我認識——正巧就是我當初寄信請教國外法案的丹麥教授Stine W. Adrian!我們三人聚餐聊了許多。時間進展到今年,就在上個月底,「聯合國IUPAP 100週年:2022國際女性科學科技聯合研討會」上,Stine也應我邀請發表線上演講呢。

「其實,我本來是你這場演講的主持人,」我在大會前一週寄私信給她,「但很抱歉我辭退了這工作,因為我正在產假中——是的,我終於成為Single Mother by Choice了。」

Stine驚喜不已,捎來祝賀;我們也期待未來能再次見面敘舊。回首望去,原來我走了這麼久這麼長的路啊,但感覺只是轉眼。明明經歷了非常多關卡,看似辛苦,自己卻覺得雲淡風輕——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退休沒事做吧XD,但無疑還因為這一路上遇到許多人分享資源給我——從那天g0v大松被迫提案起XD。本來一些不明確的想法,就在這一路走來時慢慢變得清晰。

所以,一言以蔽之,我為何會當單身媽媽?

答:因為我參與了g0v。(嚇退眾人XD)


- 聽說g0v牽成不少紅線我本來還很期待的說,結果……XD
- 結果是牽到前世情人

--
補充女同朋友提供的運送凍卵出國資訊:〈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必再讓卵子飛行2000公里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早安

寶寶叫醒我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他還沒睜眼就自顧自的唉唉叫,代表他正應生理需求(=餓)直接反應。

第二種是他清醒了,睜開眼抬頭,發現我仍然熟睡。他嘗試說話(雖然他只會說「餓」這個字,但有各種語調與音階),又伸長手臂撓撓我,再將腿轉過來踢踢我,終於盼到我睜開了眼睛。

——那真是全天下最美的畫面。我一睜眼,就是一雙清澈的小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我瞧,而且小臉蛋上瞬間漾滿笑意,彷彿在說:

「媽媽,我叫你好久了呢。你終於醒了,我好開心啊~」

已經N年不曾有人注視著熟睡中的我從夢鄉中醒來——這種只在愛情偶像劇裡看過的畫面——直到今天。


我寶寶現在也愛吃手,吃得啾啾作響,幾乎要把整個拳頭都塞進小嘴了~
(Artist: Huntar)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母嬰同床

(from iStockphoto)

WHO建議母嬰同室不同床,明言警告同床會提高嬰兒猝死率。正因如此,PTT菁英對母嬰同床者都不甚友善;例如遇母乳媽媽訴苦時,若有網友推文建議「可以嘗試同床躺餵,媽媽也可補眠」,就會招來菁英留言撻伐:

「你要同床躺餵是你的事,我絕不會讓我孩子身陷險境。」

我從孕前就做功課,一直是站在「包容同床躺餵」這邊的——對,「包容」,就是其實我也有一些菁英思想,覺得自己應該會儘量避免同床吧……

結果我產後第一天就破功了。親餵母乳時,我立刻睡著(連坐著搖籃式哺乳都能睡……)。還記得我之前那篇溫柔生產紀實寫了我產前近兩天未閤眼嗎……

在母乳親善的醫療院所裡,他們完全沒有在避免母嬰同床這種事。若你餵到睡著,他們還會誇你好棒,代表你的哺乳姿勢正確而舒適。

其實,研究顯示:全面或主要以母乳親餵(胸餵、非瓶餵)的嬰兒,有較高的「避免自己猝死」的能力。同床的確比較危險,但躺餵母乳的嬰兒避險能力較高,所以一降一升大約可打平。

要確保安全,母嬰同床躺餵有些條件,包括母親須不菸不酒、沒有精神心理疾病、沒有服用助眠藥物等。嬰兒則不宜使用包巾,因為包巾會降低其反應能力。所以我無福嘗試蝶形包巾這種夢幻逸品——反正我寶寶夜間本就是十小時長睡眠(但中間須半夢半醒喝兩次奶,我也是邊餵邊睡),躺在旁邊的媽媽也跟著睡飽飽,所以我寶寶在出月中後就沒用過包巾了。

關於母嬰同床躺餵,有些育兒文章要求床上不可有任何被子;但這太難實踐了,尤其是冬天。所以另外有文章寫的是「被子須輕薄,且不可置於嬰兒臉部周圍」。

同床代表嬰兒須睡在大人床上;然而大人床沒有邊欄,嬰兒有從床邊墜落的風險。例如九坪醫生夫婦的育嬰日誌中就提過寶寶曾意外墜落一次,導致母嬰兩人抱著一起痛哭的景象。我家似乎也差點發生意外——有回午睡,我在嬰兒的呼喚聲中醒來,驚見他小小身子就坐落在床緣,再一踢就要墜下!(寶寶腿很有力,靠著腿蹬床墊就能遊遍整張大床。)他身邊沒有任何阻礙物導致他不舒服,所以我不知道他為何選擇唉唉叫把我喚醒(難不成這就是傳說中的防猝死高能力?(誤))。總之我趕緊把他撈回來,並重新調整嬰兒床邊床的位置,還在大床邊的地板上多鋪了幾袋尿布,以求降低風險與傷害。

為何我敢生小孩?這要歸因於強者我朋友一打二,還表示「育嬰很簡單」(其實她不是這麼說的,但我這麼翻譯XD)。有了寶寶後,發現我寶寶不能像她的一樣一滿月就能訓練到固定四小時親餵一次,而是在白日頻繁討奶,覺得有些煩惱。後來發現我寶寶這種特殊的夜間長睡眠,也讓我過得不致太累,母嬰倆算是搭配得不錯。總之人各有命,富貴在天XD,奧義是須想辦法讓自己過得隨便些。例如我還曾經直接用生水泡配方奶XD——但我的隨便都是有做過功課的喔(真的有找到文章說可用生水泡奶;而且我住台北,家中自來水水質有送驗)。就像孕期曾在產檢時被說胎盤過低、不宜運動,我就另外找了烏恩慈醫師,拿到可以繼續練舞的許可;否則整個孕期不能跳舞必會把我逼到抑鬱啊。

其實我在孕前就做好了得產後憂鬱症的準備,畢竟它是受荷爾蒙影響,又見統計顯示單親媽媽得產後憂鬱症的比例高於雙親;而且我意外發現身邊一些正向陽光的媽媽朋友都透露她們其實經歷過產後憂鬱。產後,我便一天一天的觀察我的憂鬱症什麼時候會來;爾後發現自己在每個挫折的瞬間,都把它當成遊戲任務關卡——是遊戲設計引導我至此,而不是我自己失職(雖然像藉口但真的很有用)。漸漸的,我瞭解自己應該沒有產後憂鬱的風險了。

但最重要的,還是有親友的支持;例如讀完這篇文章的你們。雖然養嬰兒不能像遊戲一般隨時退出(魷魚遊戲也無法啊XD),但我覺得它真的是「辦得到」、且極富情感樂趣的事。希望我最近的文章,除了給同是為人父母的朋友品嘗同樂外,也能給尚未育兒的朋友們一點靈感——雖然我目前也只是超級新手。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救我的是當初傷了我的男人


順勢生產(溫柔生產)


我一直在等宮縮產兆,結果發現我等錯了東西——原來產兆宮縮與運動宮縮完全不同:運動宮縮像是被門板夾到那種緊,產兆宮縮則像劇烈經痛(伴隨腰痠)。

郁晴在LINE上囑咐我記錄宮縮頻率,同時留意胎動。我向她訴苦說自己完全無法躺下,因為一側躺就瘋狂宮縮(持續劇烈經痛,毫無「頻率」可言),完全無法忍受,只好整天整夜都或站或坐,無法睡覺。

——郁晴是我的助產師,本與玉惠姊要一起協助我居家生產,但因產前發現子宮頸息肉出血,即使產檢林醫師覺得無礙,但郁晴仍建議我改至醫療院所生產,較為保險。

產兆宮縮從週日早上持續到週一下午產檢時(嗚嗚我都沒睡……)。林醫師愉悅的宣佈:

「啊你今晚就要生了呢~」

門診護理師則有些手忙腳亂的幫我看胎心音,納悶產兆強至如此的我怎麼會出現在門診而非急診室。

好心的郁晴此番陪同我產檢,還幫我看了醫院環境,確認該院目前無法使用LDR(樂得兒產房,意指待產、生產、恢復都在同個房間)。於是我們決定去樂寶兒診所生產。傍晚時分,我回家收拾東西,請同事載我去樂寶兒。到達後,本以為同事可以隨即離開,我悠哉等著郁晴來與我會合就行,但意外出現了——胎心率一度掉到100,後續雖立刻回升但胎心率過平(即缺乏變異性)。醫護人員一句「可能要剖腹」,讓我與同事都緊張起來。之後郁晴抵達(同事守我至此才離開),問我:

「你有吃點東西嗎?」

我搖搖頭說:「我好餓……」

郁晴告訴我,我是因為血糖太低,才導致胎心率過平。之後我便努力在身體不適下多吃幾口地瓜與甜飲,有效的讓胎心音變好看。

[插播] 進產房時,我問須不須洗澡?
郁晴:「為何要洗?媽媽應該保留身上的菌叢跟寶寶接觸啊。」
我:「可是我今天在外奔走,搭計程車、去醫院門診產檢,這些地方都有很多病菌。……難道其他產婦生產前都沒特別洗澡嗎?」
郁晴:「通常沒有吔。」
……但我還是跑去洗了。XD


躺在可傾斜的病床上,我宮縮不再如家中那般無法忍受,得以讓我在宮縮之間小眠——對,每幾分鐘就會被宮縮痛醒一次,但還是得睡,才能儲存體力。間歇性瞬間昏睡是產婦必備技能。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Epi-No 產前會陰訓練球

產前進行會陰訓練,可有效避免或減輕生產時的會陰撕裂傷。會陰訓練的方法有二:一為以手指進行會陰按摩;自己進行頗吃力,最好請伴侶協助。另一為使用Epi-No,可輕鬆自己執行。會陰按摩於孕期34週開始做;但Epi-No必須從37週才開始,不宜提早。



Epi-No該置入多深,是一門學問。太淺容易在充氣過程中滑出來(即使用手用力扶著);太深則會在充氣後移出時造成痛楚,因為最寬處在深處、而陰道口太小(見下圖)。


Epi-No不只是為了充氣擴張陰道口與會陰(會陰是指生殖器與肛門之間的部位,也是生產時容易撕裂的部位),還為了讓使用者體驗「如何放鬆的生小孩」,因為將胎兒娩出的奧義不在於「用力」,而在於「放鬆」,讓胎兒自己滑出來。(用力除了導致推出過速、會陰易受傷,多次用力也易造成子宮頸充血腫脹,胎兒更難滑出。)所以,將充氣的Epi-No從陰道中移出的方法,就是慢慢放開手,並吐氣放鬆下體,讓膨脹的Epi-No自己滑出來。

從上圖可知:滑出過程中,Epi-No經過陰道口的部位會越來越寬;所以若一開始放太深,還不夠鬆弛擴張的陰道口可能會被滑出的Epi-No最寬處撐得過大,導致受傷。因此,若發現生不出來好痛啊,除了須確認自己真的放鬆了,也可以在滑出過程中將Epi-No稍微洩氣一點,再試試能否順利生出。

最後記錄能順利生出的Epi-No最寬處直徑大小,就是你今日的進展。目標為在產前練到8–10 cm。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流水帳

• 8週測無心跳,之後一直無自然流產徵兆。四季和安林院長推薦藥流優先於手術流,因為「就算之後要補做手術,服藥也能先把胚胎弄鬆,減輕日後手術子宮刮除之傷害」——超有說服力。(對照網路上不少人說醫生建議直接手術較保險。)

預計先服用RU486,兩天後再回診服前列腺素,再等待大出血。服下RU486後,我還精力充沛的去佈置工作場地儀器,佈置到一半突然湧血,我愣著不動,輕聲把助理喚來,指指裙下的小腿——

幾條蜿蜒的小紅徑流得像戲劇女主角。

助理大驚,立即彎下身去幫我擦血。我忙將她扶起,請她低調把我放走就行。於是我就提著裙子過馬路回家了。(幾乎不怎麼痛。)

回診照超音波時遇到另一位醫師,我向她請求不必續服前列腺素(因為我追求剛剛好的醫療力道,不要過度);她拒絕,說這必須請教原醫師。所以我只好隔天再跑一次給林院長看,獲得允肯免除前列腺素。

• 幾個月後,8週有心跳。但之後每次產檢,我還是會先預設意外……

• 9週肚皮就出現癢疹。洗澡改用成分單純的Vanicream Liquid Cleanser,便立刻根治。

• 10週出現短眠症狀(入睡速度與深度似乎沒問題,但睡4小時就醒)。之後開始於睡前服用400 mg鎂,有效增長睡眠。

(15週時,練舞開始出現很輕微的抽筋跡象。高劑量鎂亦有助於緩解抽筋。)

除了鎂,人工營養品只有吃葉酸與維他命D(這是烏恩慈醫師說唯三光靠飲食較難補足的東西)。飲食則跟孕前一樣不均衡,一餐只吃一種食材(我就懶XD);但一整天下來各種營養都有攝取到。25週後因血紅素剩10.9,再補36 mg鐵(單獨配芭樂吃,血紅素快速升到11.9)。

• 一般產檢只去家附近的婦產科診所。13週時則特地去禾馨做子癲前症風險評估,被判為高風險,開始服用伯基(100 mg阿斯匹靈)。

去禾馨時特地選運動健將烏恩慈醫師,問她我可以繼續練舞嗎(因為之前產檢被說胎盤偏低不宜運動)。烏醫師說當然可以,因為26週以前沒有所謂胎盤低的問題。

• 因為總預設意外,導致我16週時才想到要預約聽說超難約的22週台兒高層次(網路首推張東曜或林丹薇)……結果超好約~(還是因為我太閒,隨時可就診?)

• 17週柯滄銘羊膜穿刺(先前沒做初唐或NIPT等任何相關篩檢)。妙的是這兒的護理長不是叫我「媽媽」,而是一路叫我「妹妹」,讓身為超高齡孕婦的我感覺很錯亂……。問如何留意羊穿後症狀,對方答:

「不用留意。破水會很明顯,一陣一陣湧出。其他都只是孕期本就會增多的分泌物。」

但我懷孕後反而很少分泌物,於是再問若分泌物增加也不用留心嗎?對方仍說不用。可是我回家查詢羊穿風險時,明明有「高位破水」這種低分泌量的可能啊……

反正我羊穿完就騎著摩托車回家了。

我做全套:羊穿+羊晶+NGS基因次世代定序,共43000元(NGS本身22000)——都冒侵入性檢查的風險了,當然要做到全才划算。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育兒

by Marci Oleszkiewicz

最近看到不只一位臉友在談學齡前育兒。他們都身為父母,有個還沒上小學的幼兒。朋友A提及孩子的天賦與不擅長之處,並討論合適的栽培方法,強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時間」,不要覺得小孩笨。朋友B提及自由教育的重要,希望孩子未來入學後不要被制度內教育壓垮,說自己就是被制度內教育弄得只在意成績、不享受知識學習、被競爭折磨的人(朋友B本身是學霸)。

我想到我媽——她是一個一直覺得我頗笨的媽媽XD。日記裡,她常記載著我怎麼不懂這些那些,開竅得好慢,跟她預期的不一樣。

學齡前,我沒有學過任何才藝(不像現在孩子在學齡前已經接觸過各種多彩多姿的課程或資源了),就只是天天玩。後來上了小學,第一次月考,我拿了第三名。

媽媽訝異,心想:「奇怪,薰笨笨的,怎麼能拿第三名?」

從那次以後,我再也沒有拿過第一名以外的名次,直到大學畢業。

然後我媽仍然是——從來不覺得我聰明。XD

可是啊,她這些心思只能從她日記上看出來。因為她面對我時,總是一副「我女兒真可愛」的模樣,而且經常強調她的教育功不可沒。所以當我拿到她的日記本時,我是錯愕的——原來我在我媽心中其實很笨啊~XDD

還記得小學高年級時,她寫的一段話是:

「薰終於懂得在這方面進行思考了。不枉媽媽費心引導,媽媽覺得欣慰。」

她觀察我有沒有變得比較不笨,都不是用我在校名次來判斷(話說我一直只拿第一名,她也無法用這判斷我的成長啊),而是從互動、從我與她的對話、從我遇事的反應。她永遠永遠在忙碌的觀察我。

然後一條一條寫在日記上。

我雖身為學霸,卻從未被「競爭」所苦。我一直很快樂的讀書、很享受學習,然後一直都第一名,沒有人要跟我競爭(這真是超幸運的事)。我也從來沒有防備過第二名之類,都是全身心投入的跟他們分享知識,知無不言。

甚至到了高中數理資優班,我智力明顯低於那些真正的資優生,但我還是一直第一名,而且抱著崇拜的心更歡喜的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他們也不在意我拿第一名,反正我明顯比他們笨XD)。

國中時,我媽日記寫的是:

「國中課業較重,我已經無法全部教她了。我只能專注於教數學,理化就必須拜託學校老師了。」

我媽為了我,真的靠自學把國中數學弄得很強(我媽只有高職畢業)。那年代的國中數學是很難的,有許多刁鑽的試題;很難有家長可以懂得比孩子多(當他們還嫌孩子考得不好時),而我媽強到幾乎所有數學考題都能破解。

當我前幾年在台劇討論板《做工的人》心得文裡寫下「我媽教我數學教得比國中老師還好」時,有網友留言說我褻瀆了中學教育的專業,寫道:「你媽能力不可能比老師好,你媽只是花時間陪伴你而已。」

——但「陪伴孩子」這件事,就是育兒裡最最最重要的事啊~

我高中時,我媽日記寫的是:

「薰在國文老師的教育下,作文變得很奇怪,言論虛浮,我不太認同。」

我媽真的很在意這件事。她本人其實是文藝派的(即使她國中數學很強),甚至偏好我讀文組而非理組(「除非你被分到數理資優班」)。而我們國文老師是哲學系出身;我因為老師,第一次接觸哲學思考,所以一開始的作文論述的確四不像,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我不確定我媽後來有沒有認同我的文筆(在我真的領悟到哲學思考後),因為高中後她的日記量就大減了。日記裡的最後一句話是:

「薰說她非常享受與同學辯論的聲音,她說那樣的討論聲是天籟。」

在我們母女倆渡過長期被國中導師霸凌的日子後,我的高中生活對我們而言真的是救贖。

以上就是我媽的育兒過程。

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庭外


這部劇(影片連結)迅速晉升為我心中數一數二的佳作,給我的驚豔毫不亞於當年看到韓劇《秘密森林》時。搜尋台灣網路論壇卻幾無討論,連維基也沒有《庭外》的條目。

《盲區》篇的快節奏令人過癮——卻不是像一般刑偵懸疑大劇把故事線和畫面拍得刺激閃爍、把高手拍得像是不存在於民間,而是拍得清晰紮實,但後韻極重,看完一段後才想起:

「天啊我剛剛看了什麼?這人也太強了/這資訊量也太大了~」(細思極恐)

《落水者》篇有較長的人物鋪陳。是一直看到《落水者》我才想起《秘密森林》。其實風格不同,但感動相似。它讓我見識邪魔歪道的正義與理性,並更確認自己在具有理念潔癖的同時、卻對離經叛道這事異常包容(甚至嚮往)。

庭「外」,顧名思義並無法庭裡口若懸河的辯論場景,而是閒話家常般經歷一次次語言攻防——一種把走江湖當成生活的節奏,看了會讓人覺得很幸福——我是說如果你性格像我的話。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日久見人心?

心心念念的浪漫數學劇出現了——《天才基本法》,講一群互不認識的孩子如何透過數學而愛上別人與愛上自己。一開始看不慣裡面的主角太中二(其實只有小五XD),但很快步入佳境。第五集就幾乎讓我湧出熱淚。

要知人心,不須日久。人若變了,是因為隨著時間演化;但從開始到最後,每一刻的相處都是真情實意的。尤其是有遊戲或任務作媒介時(例如登山、舞蹈、競賽、數理),你能更快的感受到對方多方面的情義。我與朋友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認定對方;交情深淺,並不是看相識時日的長短。

甚至是陌生同學或網友,我們也可以在很不熟的時候就彼此相愛了~XD


……所以重新發文時只好把化名改成不含本姓的「何士緯」XD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玩物喪志


我小時候有一台任天堂,是媽媽買給我的生日禮物。

這應該是她買過最貴的生日禮物,畢竟我們家境不好。她一開始其實活得有點夢幻,開銷較高;後來才比較意識到經濟拮据。(但就算拮据,她還是花錢讓我上了四年的鋼琴課。因為她夢幻。)

結果我打得很爛,不太知道怎麼玩遊戲;我很希望可以跟誰誰誰打得一樣帥。身為期待孩子成為菁英的媽媽,她於是問我想不想找老師?我正納悶「哪有這種老師」,她就行動力飆漲的出門去尋了——真的是雙腿踏遍街區的尋,在幾條巷子外抓了一個陌生大哥哥,把他邀來我們家一下午,教我打電動。最後以家常菜和冰綠豆湯作為束脩。

雖然我媽從小就教導我人要重視內涵,不要看外表;但她連找電動家教都找帥的。所以我也很開心。

(長大後,我也都跟朋友說我找男人不看外表。但不只一次被好友質疑:為何我總有那麼幾個特別帥的男性好朋友?)#遺傳

稍大後,我媽偶爾會帶我去逛百貨公司。但我們從來不買百貨公司的東西,都是到它七樓的柏青哥專區,用固定的小小預算買代幣,盤算好要攻掠的機台,然後開始玩。

有句話是「觸景生情」。我不知道你們看到什麼時會想起家人,但應該很少人跟我一樣,路邊撞見個遊戲機台也會懷念起我媽。

※ ※ ※

我媽從來沒給我零用錢。這樣不好,導致我從來沒學過「購買」這件事。所有東西都是她買的。

例如漫畫書。買得不多,因為高中時我只迷偵探漫畫(=金田一一與柯南),零星的買,經常是媽媽去便利商店時順便幫我帶回來。國中時還買過Jump;當時是暑假,不在學校,沒有同學可以借漫畫來看;而我們母女二人正在火車站裡等車,打算去外婆家過幾週。車站裡的攤位有賣Jump。

「媽,我想買一本。」

她沒有猶豫,立刻買給我了。(她應該連Jump是什麼都不太清楚。)

我挨在她身邊翻閱起來——結果發現這集的裸露畫面也太多了,有點尷尬的快速翻過去,怕她看見。

後來上了大學,身為學霸的我總是夜夜在圖書館讀書到閉館。偶爾讀累時,都是去男三舍的販賣部晃晃,買一盒鮮奶新鮮屋,拿架上一本過期的Jump,開始邊喝邊看。

後來去美國讀書。媽媽走了,美國也沒有柯南。我託阿姨寄來的第一箱、用來思鄉的台灣貨品裡,就有一本當期的柯南。

(阿姨:「啊,什麼?柯南要去哪裡買?」我:「便利商店。」)

※ ※ ※

噢,前面說過,從小不懂「購物」對我造成頗大的障礙,長大後常遇到選擇困難這種事。尤其是任職初期,選購儀器總讓我想破了頭,痛苦不已——從不懂得如何購物的我居然一下子就得砸下幾百萬。

不過我也因此成了家裡很空的人,因為我幾乎不買東西、不買衣服。

至於為何會寫下這篇?因為最近流行寫「玩物被家人丟掉」的故事。但這種事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家——因為我家的玩物,都是我媽親手買的。

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街舞小武



之前複習了自己〈畫卡片〉那篇文章,回憶起小武。想著從沒在網誌上記下我與他之間那起最關鍵的危機事件,深感不妥(?),所以決定將過去的筆記整理來這兒。

※ ※ ※

大三近代物理課最後一次作業裡,有一題題目很莫名其妙。第二天就是期末考,許多同學趁早跑來問我那題怎麼算。

我說我不會。我還說:「我問過小武了,他也不會。」

「你們兩個都不會,那全班就沒有人會了哈哈!」同學們的結論。而我跟小武也都抱著這題不會出的信念去考試了。


——結果老師居然出了這題!


我寫得超開心的,即使我根本不會算那題,因為我一直想:

「這題全班都不會!好好笑!大家患難與共啊啊啊!」(熱血)


我還是東湊西湊編了一些相關的算式來寫那題,這樣才不會完全零分。

其他題都很簡單,我心情愉悅的交卷,回寢室收拾東西準備過暑假。室友也是我同班同學,剛考完同一場考試,她問我覺得考卷難不難。

我說我覺得不難,我都會做。


發現了嗎?我說「都」會做。短短幾十分鐘裡,那個我不會做卻超歡樂的一題,在我記憶裡居然鬼使神差幻化成虛無。我完全忘了那一題,所以無法聯想到室友聽到我這回覆可能會覺得納悶,納悶我明明昨天才跟全班宣佈那題我不會寫。

所以暑假我在老家上網查成績看見99分時,我也毫不懷疑,因為我真的「都會做」。


後來我在家裡接到小武的電話。他跟我閒話家常,還告訴我他去助教那裡看考卷了,也偷看了我的,說我傻呼呼錯了一個小單位,就是扣那一分。

「超笨蛋的你~」他說。

「哈哈沒關係!99分很帥!」我回。

突然,他嚴肅的說:

「嘿,我寫了一封信給你。你過幾天就會收到了。」

我有點驚訝,「什麼事這麼慎重啊?」

「你看了就知道了。」


信來的時候,我大驚。因為信裡寫著:

「我從助教那裡回來的時候,難過得不得了,因為我知道你那題全對,甚至寫得比助教的解答還要好。

我一直想不出為何考試前我們倆討論這題時,你要瞞我;你從來不像是會藏私的人。我超傷心,好像三年來的信念都碎了一樣。」


我嚇到出汗了。我根本完全忘記那題,甚至不記得我掰的是怎樣的答案。我想我回信給他時,心跳大概有每分鐘一百八。我謹慎下筆,跟他說我真的不懂那題,也不記得我隨手寫下的算式有什麼邏輯性;如果要我重寫一次,我應該寫不出一樣的答案。如果他還記得我考卷上的答案,我希望他可以告訴我內容,幫助我分析我作答當下的思緒究竟是怎麼想的。

我很喜歡小武,也知道他很喜歡我。我回信時除了怕他誤會我,更怕他對物理的熱愛就此染上一些汙點。至少我知道我自己對物理的愛是「不」純粹的——我熱愛物理有很大的原因是「夥伴」,因為我一路走來都遇到絕佳的陪伴者:能力相當,且彼此忠誠。


我不知道後來他有沒有完全相信我的無辜。不過,大四時,我們相處一如往常,我感覺不到絲毫芥蒂,一樣互相討論得天花亂墜。

他後來甄試研究所時,又很傷心了,因為他說他一直夢想我會跟他一樣一起讀台清交,一起畢業,一起做很多很多事,但沒料到我突然想出國。(「突然」是因為我以前一直以為出國要錢,後來才發現可以拿獎學金免費讀書、免費生活。)根據那些日子的互動,我想他應該相信我是無辜的了。

後來他以甄試第一名進入他的第一志願校所。:)

※ ※ ※

註:文首那張圖,就是我出國留學後,他寄給我的生日小禮(flash檔案)中的其中一個畫面,是我大學時期畫給他生日卡。Flash裡的蝴蝶會拍翅飛舞。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20年

今天跟一個已經認識20年的網友見面——居然等了20年才第一次見到本人!以我「所有好網友都會立刻被我搜刮來變成現實生活朋友」的慣性,這真是特例中的特例。但奇妙的是:即使從未見面,我們之間的信任已經達到親人(?)的等級——是我文筆和煦太吸引人?還是他文筆太離經叛道所以我相信他很真呢?XD

他是船長大頭龍,這篇卡片文裡最後一張圖片的作者。

今天帶他們一家子遊覽我工作的地方。他們有個兩歲的小男孩,據說愛跳舞(爸爸問可否丟包給我教舞,讓他們兩個大人好好休息XD)。帶他們走進我擺了鋼琴的辦公室,走進我奇妙的實驗室,走過那棵古老的榕樹,還走過之前我教舞蹈課的廳廊。

期待未來我們還可以一起走過更多不同的地方。

--

不好意思讓我順便放一個最近頗喜歡的練舞室影片:

全世界最爽的事之一,就是發現站C位的藝人真的跳得比所有舞群還精緻。


我希望啊——(既然徵LA style舞友無望)哪天可以讓我帶出一個這樣厲害的小伙子,就算你小我N輪呢……我很有耐心的……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予取予求

2017年9月,我向光泉請求開發新產品:


結果隔年4月,新產品上架:



今年3月,我向聯華請求新產品:


結果3個月後(也就是上個月),新產品上架:



——天啊,你們也太乖了吧~(心)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台灣的素人

最近看了奕寬老師在Youtube上的講評,以為《原子少年》是個極讓人期待的節目。但看了之後——大致上還是認同奕寬對某些人物的評論,但整個節目幾乎沒一首表演我看得完……挺失落的……

今天偶然撞見下面這支,我才又活過來:


天啊!太出彩了!這才是我記憶中台灣素人(?)的能力啊!不是讓我看了電視節目後一直納悶「奇怪我看到的街頭cover都比這好上許多」……

此影片中的男C位正是在《原子少年》中演出的黃文廷;舞裡很壞,訪談中很乖❤。他說他最仰慕的藝人是Kai,尤其是「性感」的部分;那麼我就順便放上一支Kai的專拍來應和一下: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憑什麼做夢


一向欣賞劉雋;但我喜歡他cover別人的舞遠勝於他自己編舞。這支倒是他編舞中我難得有感的。

N年前開始接觸LA style。之後從美國老師跨度到韓國作品,發現劉雋這個寶藏男孩,每次群舞我的視線總鎖在他身上。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找到LA style舞伴;雖御宇(?)多年求不得,但那幾年我練舞時總想著身邊有個劉雋這樣的孩子——單單只是幻想,竟也給我這麼大的動力讓我支持到今天。

——雖然我後來決定還是自己生一個比較快。(誤XD)



難得的全團演出。很精彩也精緻,雖然帶了屁孩氣質XD;畢竟2018年的他們平均年齡只有19。



筆友最近推薦給我的。今年的他們平均年齡達到20,明顯是一場準備伸出魔爪的成年禮。:)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孫沁岳談冨樫分鏡


好強的分析。可以理解為何孫沁岳是狼人殺好手(=邏輯優)。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激情

Sense8

《歎十聲之連理》這部小說裡,女劍仙與妖王決鬥。在一連幾天幾夜的近身格鬥、血汗交纏後——他們倆就做愛了……XD

當時我超喜歡這幕的!後來看影集《Sense8》,一大堆裸露畫面,但我都不感興趣,唯一有興趣的就是韓國這一對。就此我更確認了我的性向:

1. 我真的對西方臉孔沒感覺,看來我當年心心念念回台是正確的選擇!

2. 打架(martial art)之後親熱的劇情真的是超吸引我的~>///< 想來我心裡的SM欲望值頗高。

還有,無論是女劍仙還是Sense8的故事,都是女主角打贏喔~^.<

#可見我是S

--
《Sense8》裡的警官孫錫久,也出演現正熱播的《我的出走日記》。這部韓劇我非常喜歡——尤其是那些日常對話裡暗藏的詭譎殺氣!XD 裡頭我對大姊「接起來的女人」那橋段很有共感(在此無法多做解釋,以免暴雷),她那認真卻離奇的態度展示了她所欲求的男女關係有多麼叛道卻又合道——大概只有我能懂她的浪漫與熱血吧~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仍在做夢


這是我理想中約會的模樣~❤



如果她的力道能等比例放大到成人女團上,我一定可以愛上女團。
(偏偏這樣的女團不存在。)

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我買了掃拖機器人

你有沒有看到我地板有多髒?就是為了等你

如果有人勸住小套房的你不要買掃地機器人,說掃地機器人在狹窄套房內毫無用武之地——我現在告訴你,他們都是騙你的!

最近買了雷姬7,我覺得非常值得。蝦皮賣家有「單機聊聊價」$13,600,配上蝦皮商城常送的九折券只需$12,240。「單機」指的是原廠盒裝裡的主機與所有配件,但該賣家還會多送一盒「耗材配件盒」(Consumables Pack)和一罐雷姬原廠次氯酸水;所以你總共會獲得三組(共六片)抹布。

……至於次氯酸水,我看標籤警示不要接觸皮膚。我這輩子從沒碰過不能碰皮膚的清潔劑——其實我這輩子只用洗碗精(無香無酒)洗全家所有地方,所以次氯酸水就被我晾在一邊。我都倒稀釋的洗碗精水到雷姬水箱裡,第二遍再用清水拖。(——如果有人發現洗碗精會弄壞雷姬請趕快阻止我!XD)

以上。再次強調:就算你住的是八坪小套房,買個掃拖機器人還是超值得,你只會相見恨晚。

(但我套房雜物本就不多,因為我須空出一個大空間以隨時練舞。)

--

發現所有人都在騙我的那天,是前陣子從過年下到二月中的雨快停時。屋簷天溝阻塞漏水,水滴聲擾人,所以我用長柄平板拖把送了一塊破衣到窗外兩公尺遠的水滴正下方屋簷上當吸音墊,又送了一塊磚頭來壓衣服。結果用來承載磚頭的平板拖把就突然斷頭了,平板留在遠方屋簷上。

那一剎那,平常追求物盡其用的我居然失了惜物的心,一點也不覺扼腕。我這才發現「住套房買個好用的吸塵器和拖把就好了」對我而言真是天大的謊言,因為懶人如我根本不會拖地啊~~

感謝一連數週的雨如甘霖般喚醒我的內心。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經一歲,長一智

Credit: zhikun sun


以前曾跟朋友說我找到避免香港腳的好方法,就是洗澡完用吹風機將趾縫燙到發痛。

——這根本不是好方法。燙得我唉唉叫,也無法百分百杜絕。

我病因是足部血液循環極差,故我香港腳只發於冬天,且只發在趾縫;症狀一向是趾縫突然破皮流血,像被割了一刀 。我知道醫學上鼓勵香港腳的人穿五趾襪,便於排汗、保持乾燥;但我從沒想過這跟我有關,因為我冬天的腳極為冰冷,跟流汗沒有關係。

(上個月尾牙去青田七六,餐廳規定必須脫鞋著襪入內,我還特地事先寫信給餐廳請求讓我穿室內布鞋,不然我真的會凍死。)

去年,我突然福至心靈的想:既然我也發在趾縫處,那五趾襪可能也會是我的良藥啊。所以,從去年入冬起,我就開始在毛襪內多穿一雙五趾短襪,可顧及保暖,又讓趾縫呼吸。

試到今天,我可以肯定的說:我的香港腳,完 全 杜 絕 了!

五趾襪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卻這麼多年才悟出來——我覺得人真的是要經過歲月的洗禮呢。漸漸的我知道自己靜態與動態差異過大:我冬天可以穿很少,但一坐下就會凍死。我捐血不握拳很難集血,但一握放就可以在三分鐘內集完。我運動後停下會暈眩,比別人嚴重許多,因為血管擴張得太大、還沒收縮,但心率已驟減,所以腦部血壓陡降。

至今我覺得:變老真好,我真的每一年都懂得自己更多些。希望到我入土前一刻,我已能通透的瞭解了我這個身體,和我這個生命。那麼我就可以了無遺憾的死去。

#期待每一年的成長

--
對了,青田七六的前菜超美味啊~

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GOT the beat – Step Back


被「GOT」字樣騙進去(咦),因為我臉盲且沒追女團所以不識泰山,只覺練習室呈現的舞蹈並不讓人驚豔——但這vocal簡直絕了,完全是聽覺饗宴啊啊啊~(拜倒)(羨慕死我這樣嗓音無力的人……)

BoA我還是知道的(雖然當下沒認出),畢竟當年認真的cover了她的《Only One》:


--
可惜今年過年沒去跟舞友battle,因為我實在無法戴著口罩跳舞啊……(缺氧)

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寫在高中同學會之前

《海潮之聲》

去年底某天,我因公務回母校武陵高中,順便早早跟物理老師約好敘舊。看到老師真的很開心!本來計畫趁空閒處理一些工作文件,結果從頭到尾都在跟老師聊天~

1. 當年有個大專物理學力測驗,老師說測驗結果出爐時,高中老師群組間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排名第二者是物奧銀牌(武陵畢業,讀台大物理),那到底誰可以打敗銀牌呢?

結果是我。

「兩名都是我學生哈哈哈~」老師一臉得意貌。

[註] 我完全沒料到高中老師們會留意大專物理學力測驗。這測驗只辦了幾年(據說初衷是為了建立一個台灣版的GRE Physics);我還以為就我們自己在嗨,原來還是有影響力的啊。


2. 老師:「教書多年來,我覺得最最可惜的學生,就是這幾位:X、Y、Z、還有你……」

[註]
我:因為老師覺得要讀物理系就該讀台大物理。而我現在也不成材(咦XD)。

X:資優班學長,物理競賽常勝軍,結果保送時選擇XX物理。一樣,只要不是台大物理,在老師眼中都不是物理系。XD

Y:學弟,資優班第一名,數奧金牌(這真不是普通的強;奧林匹亞得獎者通常不是資優班第一名,因為偏才者通常不全才,例如我則是資優班第一名但物奧拿不到成績那種),保送台大電機(但常去數學系修課海電數學系學生)。畢業後當高中資優班老師。

……Y在教學工作上明明做得很開心(像我現在退休了也很開心XD),可是老師老人家心裡就是過不去……

Z:物奧金牌,22歲拿博士;後來創業,但公司發展有限。老師覺得成功的創業應是幾年後就被併購那種,像「無名小站」(其創辦人簡志宇也是武陵高中畢業);而Z奮鬥多年看來仍在為金流與經濟苦惱,老師覺得心疼。

「簡志宇有被我們邀請回來武陵過呢。」老師說。

「喔!來演講嗎?」我問。

老師:「不是,是來繳錢。」(=捐款XD)


3. 設備組長(大學學弟):「L教授有跟我們班說過,他教書這幾年來,帶到了兩名資質特別突出的學生,而且兩名都是女生。」

我(一秒):「喔,另一名是誰?」(大家全笑了~XD)

[註] 另一名是我下一屆畢業前就申請到MIT物理博班的學妹,目前是美國Google SRE工程師。另外我個人很欣賞的一點是她讀博班期間就生了兩個小孩喔~❤

---

以上。聊著聊著,好像老師們都覺得我小時候就很厲害,但我明明弱弱的……。

另外,老師還說他明明很疼我們這一屆,為何我們很少人回去看他呢?不知不覺他又提起泉老大(這篇裡的「小泉」),因為老師這些年心中對他有某個掛念,一直很想跟他說,但苦無機會。幾乎每次我見到老師,他都會提起這件事。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所以這回我上臉書寫了尋人啟事,終於聯絡上這位忙碌無比的外科主任。

——我才傳個問候訊息,語音鈴聲就立刻響起。接起後,對面傳來的嗓音意外的歡快——其實不意外,老大從小就這樣,但你要保持數十年都這樣青春有勁也很不容易——問我有沒有空,然後愉悅的跟我聊了一場天,彷彿這數十年的斷聯都不存在似的。

「我們約個時間一起去找老師吧!也把其他同學叫來!」他興致勃勃的說。

……注意,他超忙,而且他幾乎與其他同學失聯——所以這句話根本就是派我這個小弟去執行嘛~~(好吧,我很閒。)

因此,睽違數十年的同學聚會就這樣成立了,就在下個月。老同學們的回應熱烈而窩心,讓我實在好期待。我曾說過:高中那段歲月對我來說是天堂,我在裡頭享盡了所有甜頭:知識、友誼、疼愛……(還有一望無盡的帥哥)(啊我真的好愛男女合班!XD)。回想起來都像夢一樣。

——並非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而是一份讓你隨時可以抱著入睡的、令人安心的情懷。

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孕婦的安全飲酒量?


(如果你是誤食酒精時會超級焦慮的孕婦,歡迎讀這篇,讓我來安撫你~♥)

英國NHS一直到2016年才宣佈「孕婦完全不能碰酒」——不覺得這宣佈超遲嗎?明明已經有很多研究指出酒精對胎兒的危害。

嗯,因為英國是一個超級愛喝酒的國家啊;如果政府提供一個英國人根本辦不到的準則,那這準則等於沒用。但轉頭看看其他國家政府都這麼頒佈了,所以英國也跟風了。不過英國政府說得很明白:

Experts are still unsure exactly how much – if any – alcohol is completely safe for you to have while you're pregnant.

意思就是:孕婦的安全飲酒量未必不存在,只是專家還沒有找出它的方法,因為研究太難執行——畢竟你無法叫受試孕婦喝下你想實驗的酒精量,只能聽取自主飲酒的孕婦回報酒精量。

最常被醫師引用來說明「酒精對孕婦而言沒有安全量」的paper是一篇澳洲研究,裡面所用的最小酒精量「low」,是指「每次20g酒精以下、每週70g酒精以下」;而每次喝1罐台啤、每週共喝5罐的量,喝整個孕期,仍屬於「low」。用這樣的量來做研究,發現了嬰兒五官的微小變異。(強調:研究所指的酒精量都是指確切的飲酒,不包含料理用酒。)

但有一些其他、甚至更新的paper用類似的酒精量,卻觀察不到任何差異。

有一篇英國review paper不死心的研讀了許多相關的研究,發現最小研究到每週32g酒精(相當於每週1.5罐台啤);而統計發現飲用這種酒精量的孕婦,其嬰兒出生體重偏輕的機率提高8%;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確切的異常現象關聯。

而且,沒有證據指出這樣的偏輕體重是飲酒造成的,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孕婦是否低報了她們的飲酒量(對於聽起來不太好的事,低報是常見的傾向),或者她們也傾向做了其他某件事,但這種背景沒有記錄在研究報告裡。(所以該review paper認為每週酒精32g以下是安全的。)

「背景」是種很難處理的變數。例如——讓你放心的資料來了——不少研究不約而同的發現:孕期中偶爾飲酒的孕婦,比滴酒不沾的孕婦,其孩子的心理與認知發展明顯更優。對於此結果的解釋,除了不排除飲酒可能穩定孕婦情緒,學者提出的最可能原因是:輕度飲酒的孕婦,其心智恰好比滴酒不沾的孕婦更健康(什麼?)。甚至,輕度飲酒的孕婦,其教育程度與社經地位也恰好偏高(什麼??)。

甚至有研究聲稱已仔細濾除社經背景因素,還是發現偶爾飲酒的孕婦所生出的男孩更聰明且性情更穩定

……我懷疑這類研究能把種種背景因素過濾乾淨。但我看出了一件事:孕婦的個人身心狀態和背景,影響力遠遠大於你不小心吃到的一口紅酒燉牛肉。所以,保持健康快樂又輕鬆的心情,才是孕期最重要的事喔。

--
懷孕初期飲酒,酒精不會被寶寶吸收,因為那時胎盤還沒形成。初期胚胎的營養由其卵黃囊自己供應。胎盤要到8–12週期間才會漸漸擴張到子宮壁,建立起血管連結,負責將媽媽的養份傳給寶寶。所以,約9週以後飲酒才可能被胎兒吸收,過量會影響其發展。但8週以前過量飲酒會妨礙胎盤和週邊組織發展,胎盤長不好會導致流產、早產、或胎兒體重過輕。

其他參考資料:烹飪中的酒精殘留量

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我如何十年不感冒?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十年來從未感冒(我沒打過流感疫苗,也非天生體質強健)。以下是我的原因歸納:

1. 我每次洗手從沒短於30秒過。

2. 從不摸臉。(初衷是因為有酒糟膚質。)

3. 回家後就全身衣物換過,外出服裝與物品絕對不會碰到屋內家具。也沒有智慧型手機這種汙染源。

4. 即使是冬天,也穿得很少。

5. 即使是冬天,跳舞也全裸。(初衷是因為懶得洗衣服。)

6. 即使是冬天,也不蓋棉被,以確保優良的睡眠品質。

7. 即使是冬天,也不洗熱水。(初因是租屋處熱水器無力。後來發現洗溫冷水有助保護我乾燥的皮膚。)

8. 奇異果連皮吃。

9. 口腔清潔技優異,就算三年不洗牙也不會有牙結石。牙周不好的人,不潔空氣通過口腔易染病。

10. 十多年來每兩天練一次舞,從未中斷。

11. 即使常跑趴,社交距離一直有。導致我常常呈現下面這種姿勢:
後來怕對方誤會我嫌棄他,所以改用耳朵迎接對方的私房話——耳鬢廝磨比正臉嘴對嘴,病菌衝擊小些。


12. 我,單,身。

最後一句才是奧義科科科~

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回顧

圖文不符XD
(這象徵著人生階段的不同啊~ [遠望] )


1. 疫情為各位帶來什麼新人生觀呢?我有不少朋友發現了社交與友誼的重要性遠比以前想像的要高。但本來就重視社交(雖不追求社交高密度)的我,疫情給我的新發現是——

原來我真的完全不用上班吔!

因為不用出門,也就不用洗澡、不用洗衣服,每天多出好多好多時間,滿腦子都在想我下次要玩什麼呢~

疫情落實了我的退休生活。


2. 更早之前都去舞場跑趴。去年則常去殺團跑趴。去舞場跑趴是不須加LINE的(或者現場被問時都說我不用LINE),但劇本殺團和狼人殺團都須加LINE敲時間。

——這時我才發現:LINE社交文化對我而言是一個陌生領域啊。有時傳來一對一的問候私訊、甚至是殺團以外的邀約,但其實我根本不熟悉對方,我甚至不知道他長相(LINE頭貼又很模糊時),因為玩家們都戴口罩,只會偶爾脫下,但我臉盲記不住嗚嗚……

幸好狼人殺私團是全面脫口罩的(破口!XD)。我覺得脫口罩感情真的會比較好~❤

例如stand-up喜劇演員Jim曾說,他的專場表演會延到連觀眾都能脫口罩時。為什麼?因為即使是台上表演的人,他們也很珍惜台下人的表情;要清楚看到反應細節,才能回饋出最精準的表演啊。

人與人之間一向是這樣的。


P.S. 研究指出:這兩年的嬰幼兒因長期面對戴口罩的他人,導致認臉能力與應對能力較為遲緩,恐有礙認知發展。


面殺之必要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