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傷痕實驗」的故事出自 Still More Hot Illustrations for Youth Talks 一書。根據原故事內容,該實驗受試者只有 10 人。
然而更重要的是:這整個故事,應該是虛構的。
(並非貶意,請繼續看下去。)
該書作者 Wayne Rice 是一個傳教士,Google Books 上有該書第一集 Hot Illustrations for Youth Talks 的試閱,其中第 14 頁明言:
Few of the illustrations in this book actually happened.
(大部分的故事都沒真實發生過。)
有趣的是,這序言還提到「耶穌說的故事大部分是虛構的,而很多人為此感到驚訝」,也提到有個牧師把其他牧師的故事說成發生在自己身上,結果差點在信眾面前鬧雙胞。
那麼,我也來講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窮苦的男孩挨家挨戶推銷貨物,他的學費完全靠這些微薄所得。摸著口袋裡僅剩的一角錢,他下定決心:下一家,就下一家,我得開口向下一家要些食物來吃。
結果,下一家門一開,他的腦神經就斷了,因為他看到一個可愛的少女出現在門內。
「你好,能否給我……」先前就下定決心要講的話卻嚥了回去,「……一杯水?我……我口渴了。」
心細的女孩察覺男孩的飢餓,她返身回屋內,取來一大杯牛奶給男孩。男孩捧著杯子,喝得很慢很珍惜。霍沃,這個幾分鐘前幾乎要放棄人生的男孩,就此看到曙光。
許多年後,女孩得了罕見重症,地方醫生束手無策,將她轉到專業醫療中心。而霍沃正是醫療團隊的一員。會診廳裡,女孩病歷上的名字與住處出現在他眼前,他倏的站起,直奔病房,身穿白袍的他,一眼就認出了她。
接下來的漫長時日裡,他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盡其所能由病魔手中將她拯救出來。
終於,戰役獲勝。
那天,霍沃從結帳人員手中攔截下女孩的帳單,在上頭寫了幾個字。帳單最終送至女孩病房時,女孩一顆心懸到喉頭,因為她知道:待會映入眼簾的數字即將花費她一生來償還。
可是,她看到一行手寫字橫跨了整頁紙:
本帳單已以一杯牛奶付清。
(簽字)霍沃凱利
病房裡,女孩熱淚盈眶,禱祝的雙手依靠在澎湃不已的心胸前。
故事結束。那麼,它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如果你查 Snopes.com: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Claim: A doctor operated for free on a girl who years earlier had given him a glass of milk.
Status: Partly true (部分為真)
(然後框框裡的故事的就如上面所述。)
霍沃的故事數度出現在福音或勵志書籍裡:
- Living Light as a Feather: How to Find Joy in Every Day and a Purpose in Every Problem (by Ruth Fishel, 2004)
- Pardon the Mess: A Collection of Family-Building Thoughts (by Viola Walden, 1994)
- Taking Stock: A Spiritual Guide to Rising Above Life's Financial Ups and Downs (by Benjamin Blech, 2003)
- Wisdom From World Religions: Pathways Towards Heaven on Earth (John Mark Templeton, 2002)
所以,這些書籍也會收錄真實故事的。只不過,故事被改編了一點點……
霍沃凱利(1858-1943)醫師是真實人物。他是優秀的婦科專家,也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創辦人之一。他年輕的時候,的確接受過一杯牛奶,贈與他牛奶的女孩,的確在後來成為他的病患。
然而,以下是真相:
1. 他很有錢,從來沒有餓到剩下一角錢過。那天,他真的是因為口渴才跑到女孩家。當時的他只是一個拜訪鄉村的旅人。
2. 女孩的病應該沒有很「重」,也沒有很「罕見」。
3. 霍沃凱利醫師真的勾銷了她的帳單,而且那精彩的一句「Paid in full with one glass of milk」也是真的。不過,每四個霍沃凱利的病患裡,就有三個人的帳單被霍沃勾銷。霍沃所訂的醫療費超高,曾受醫界不少指責,但他只向支付得起的病患收費。霍沃對貧窮病患分文不取。
所以,這個故事的原貌,並不是「把愛傳出去最後傳回自己」那種情節。該恩惠的成立,說是源自類似黑傑克的收費標準,反而還比較恰當。
我不知道各位怎麼想。一個生活小故事若是虛構的,會立刻失去它的價值嗎?之前「傷疤實驗」的故事一出,便有幾位網友稱讚故事動人、有意義。是的,我覺得故事的價值一直存在,重點是說書者與聽眾的默契在哪裡。
我不是基督徒,我很好奇:當牧師說故事時,教堂裡的信眾都對「很多故事是虛構的」心照不宣嗎?這些虛構故事的價值,在於傳遞真實的價值觀與信念,但過度美化的情節,是否會讓不明所以的聽眾瓊瑤化?
我並不認為一個牧師必須每次都在開頭說「我要講一個故事……不過我先說,我的故事是假的喔~」。說真的,這實在太焚琴煮鶴。所以,反求於己——我看待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類,就像看待寓言裡的狐狸或醜小鴨一樣,興味是真的,感動是真的,故事本身,卻不須為它預設真假。
這是難得一點浪漫的因子,再配上清晰的頭腦。我清楚知道這世界是模稜的灰色,但我從不認為人類必須被這個灰色世界吃死。我覺得,懷疑每一個故事,同時竟可以深深被故事感動,這種能力,不失為在這世上安全又快樂的活下去的方法。
這不是鄉愿,這還要再更複雜、或更簡單一點。
---
相關不相關閱讀:馬戲團
這篇讓我想到之前在ptt上紅極一時的ccps事件...
回覆刪除每的人都有權利去建構自己腦海裡的烏托邦,
只是常常忘了,人本質上是個既簡單又複雜的物種,當要試著把自己的烏托邦具象化時,須要面對的會是
自己的烏托邦不等於別人的烏托邦!自己的王道不等於別人的王道!
這也個既簡單又複雜的道理。
常覺得人生有時就像是一個杯子,所有的經歷與記憶就像是杯中的各種調酒。而這杯五味雜陳、盡是苦澀的酒,喝下之後會產生兩種人,
一種是會聒噪不休、一種是會啞口禁聲...
謠言止於智者,也源於智者。
所謂的作家作家,還不就是作一點加一點。
只是往往東拼西湊之後出來的,
不知最後會是鍋"石頭湯"或是盆"和稀泥"。如此而已...
至於李家同的答案、姆奈的想法到是讓我想到一個不錯的比喻
就是呢,妳和他感覺起來都像是"一隻能夠看見彩虹的狗"
"狗是色盲,看不見顏色的,就像我們看不見時間一樣,但我們能感覺到時光飛逝,…那是一個無法想像的世界,就跟狗看不到色彩一樣。…如果我們能看到時間的軌跡,也許就能看到世界的全貌。我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裂縫,我就是那隻看到彩虹的狗,只是,別的狗都不相信我。"
~穿越時空愛上你~
當然電影上是這樣演,事實上如果就人類的角度來看,狗狗或許可以說是色盲的。但雖說是色盲(分不了紅綠色)卻不是只能看到黑,、白、灰三色。狗狗的錐形細胞比人少,所以並不能像人一樣看到光譜得所有顏色。但他們觀色能力並不只局限於黑、白、灰,在1989 、1993及1998 年的研究數據指出,狗其實是能看到藍色系及黃色系的一些色調,從中他們可以分辨出紅色,但缺乏綠色系的色錐細胞。狗狗不能分辨綠、紅、橙及黃綠色,他們看這些顏色會是偏紅色的東西或是黑、白深淺不同的陰影。
雖說是這樣講,目前依舊無法完全知道狗狗的分色能力。
但這卻告訴了我們一件事,就是狗狗是可能從人的教導下認識更多的顏色!
也就是說看不看的見彩虹只是際遇問題。
人生三種階段:
山是山,水是水;山非山,水非水;山亦山,水亦水。
顆顆~共勉之~
1.「妳和他感覺起來都像是能夠看見彩虹的狗」,怎麼說得好像我的話沒人信似的?XD
回覆刪除最近在台灣餐館嘗了香噴噴的油飯,我吃得感情都膨脹、嗓音大約也酥了,拚命嘆「好香好好吃」。Christine 在一旁(奇怪,她最近戲份怎麼這麼多?)笑著,說「姆奈你有沒有這麼誇張」。
沒有,我一點都不誇張啊!如果你跟我一樣平常都吃燙青菜,某天難得嘗到口味顯明但不膩的好料理,那種香氛自然特別突出哪!
這就是我能夠看到彩虹的原因。(?)
2. 當初看到中文版「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傷痕實驗……」,我立刻就 Google 找到英文來源證實該實驗不存在。最近讀了狂牛病轉寄文「加上台灣人98%有染病基因更是雪上加霜,機率是美國人的720倍」,又因不懂「720倍」從何而來,還找上了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報告(PDF 檔):「西方人約40-50%、台灣居民約98%帶有此基因型。」(……還是不懂720倍怎麼來。)
這會兒看到你寫著「1989、1993 及 1998 年」。年份寫這麼明白,卻不告訴人家研究團隊為何,這種引用風格也太謎了啦~難道又想害我陷入 Google 搜索地獄……
3. 華視「施公奇案」裡,施不全胡謅一句「無馬有馬,無車有車,無山有山,無水有水」,就讓康熙找到戲班子來。先前才回了那篇歌仔戲文,我滿腦子是戲班的道具與身段。所以我目前沒辦法思考人生三階段,也許論一篇「歌戲之山亦山水亦水」對我更有誘惑力。
可以借轉嗎??
回覆刪除可以,唯需提供本文連結。感謝賞識。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