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光輝的十月



[何謂滿足](10/11)

下午跟阿椪家去「府中奇幻夜」兒童活動。活動前先去「府中15」展覽館參觀,其內的裝置藝術很有意思,兩個男孩玩得很盡興。至於「府中奇幻夜」——可吐槽的點實在太多啦。遲半小時開場、冗長的N位政府官員與贊助廠商主管致詞、震耳欲聾的音樂與bass(原來我手中的氣球可以跟bass共振)、主持人一直說危險不要靠近但小朋友源源不絕衝來擁抱的泡泡機……

我和小夏在舞台音響後方空間跳舞,可能是舞技太強了(?)導致工作人員一直邀我們母子到舞台前方跳。我拒絕兩次,第二次還很明確的說:「音響前方音量太大,對幼兒不友善。」工作人員也沒聽我們意見,音樂居然越放越大聲。

後來我們早早離開去吃晚餐。不過無論如何,小夏和阿椪玩得很開心,從展覽館到公園都超開心;開心到坐捷運回家時,我偷偷跟朋友說小夏聽到「回家」二字一定會生氣,但小夏這次居然只是微笑的複述「回家了」,一直到進家門都沒有抗拒。

——他難得不會拒絕回家!!

可見,活動再怎麼脫離理想都沒有關係。只要有一個超強玩伴,孩子就能很滿足啊,滿足到可以把那份快樂帶回家裡,而不會覺得有哪裡不盡興而不滿~

感謝阿椪哥哥!

(之後更約好第二天要去二二八公園玩沙。八歲的阿椪還在回程捷運上一直問我:小夏什麼時候會長大、什麼時候能聽得懂所有人話、什麼時候可以跟他一起打籃球……)


[協商](10/18)

下午,三個家庭帶彼此月齡差不到一個月的三寶去大安森林公園玩沙。直至夜幕降臨,三寶仍瘋玩。說好要用「一起去餐廳吃飯」引誘孩子們離開遊樂場,結果只有我家這隻成功。

(他「重吃」這點非常穩定。之前去IKEA也是:午餐時間,只有小夏上桌認真吃飯,其他兩隻都衝去別處玩叫不回來。^^||)

小夏跟著我坐上捷運回到公館站。出站時,他抬起小臉惆悵的問:

「...Restaurant?」

啊!想不到他還在等我履約。但只有我們兩人吃餐廳實在沒意思,而且時間已經拖太晚了;於是我問可不可以去便利商店吃個三明治之類,他同意。

結果,回到社區時,恰好遇到那友善的儀器商一家剛回來,看到小夏就以歡呼的陣勢簇擁過來,熱情的一起牽他的手領他回家。大概是氣氛太好了,他一直到進家門都心情和悅,完全不計較沒吃到餐廳或便利商店了。

——我真是有一個好孩子與一群好鄰居。❤︎


[爸爸]

最近跟帶孩子的男性朋友出遊時,小夏常常叫人家「爸爸」XD——並非誤會人家是自己爸爸,只是學著其他孩子叫,相當於把「XX爸爸」前的「XX(孩子名)」省略而已。

他也不怕生,對人家爸爸又抱又爬的。他牽著那爸爸的手時,我在後頭看著,發現男人的手指圍原來這麼粗,小夏握他一指就小手滿盈了;不像握我手時得握兩指以上。

見前面那男人左右手像帶了兩個自己孩子一樣越走越遠,我在後頭輕喊一聲:

「Bye bye~」

小夏聞聲,警醒的回頭看,發現我遠落在後,突然著急的唉唉叫——嗯,好險還記得媽媽。XD

---
小夏最近讀《木偶奇遇記》的有聲書,裡面有句話是:

「老爺爺開心的對小木偶說:『從今以後,我就是你的爸爸了!』」

小夏每次聽到這,都會過來抱住我,親暱的叫著:「爸爸~」

(我的確跟他說過我也是他爸。XD)


第一次做沙浴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 與 > 不是漸強與漸弱



(先說:Seymour真像個可愛的大寶寶~ (心))

樂譜中的髮夾符號「<」,代表的不是「力度(dynamics)漸強」,而是情節、情緒漸滿,表現方式通常是拍子(tempo)漸慢。

證據是名曲原譜有幾處標示是「dim」(音量漸弱)與「<」同時出現,所以「<」不可能是「音量漸強」的意思。有追查到古鋼琴家對該段的演奏錄音,是音量漸弱且拍子漸慢。

無獨有偶,下面江老師這集也提到髮夾符號的真意(於20分16秒處)。(這集整集都很值得看!超有價值的鋼琴課。)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三歲的你


[生日]

那天早晨7點起床,11點步行至公館與朋友吃午餐,然後步行至台電大樓站附近參加泳池趴(把別人的生日趴過得像自己的一樣)。傍晚搭捷運回公館站,在光南逛了一圈,在柏青哥(不投幣)玩了很久的太鼓、機械戰士、和賽車。回到家時不願進門,又繼續往南走去了全聯逛一圈,接著在旁邊公園玩了一趟。

回到家已經晚上8點。洗完澡後要求吃最近最愛:大燕麥片撒亞麻仁粉泡鮮奶。異常的沒有一口氣吃完,我問他可不可拿走,他立刻護食;但下一秒就倒下了……


[極限]

上幼幼班後,語言爆發是自然的。讓我意外的是:他肢體動作也進展神速。(他肢體與體能本就是同齡前段班了,居然還有空間上升。)例如公園攀爬架,他上學前明明仍是謹慎慢爬、鮮少上升到第二格的狀態;入學不久後卻見他飛速爬到最頂!

首先,他有一個弱點,就是太矮,雙手往上伸直的身體全長也不及攀爬架兩格高度,踮著腳尖也只能用指尖勾到上兩格橫杆。所以他往上爬時無法靠抓橫杆,只能抓旁邊豎杆,然後採跪姿上升。

讓我驚嚇的是他下降方式。他緊抓橫杆吊著全身,雙腳尖掃到兩格下杆後,在根本踩不穩的情況下直接降落到下杆。然後——他雙手同時放開,身體往後倒!

啊我心跳都漏了一拍!緊接著他兩手立刻同時飛移到下一格,準確的抓握,救到了他即將往後翻落的身軀。

——這根本不是安全攀岩方式。尋常攀岩人一定會確保四肢至少有三點留在岩壁上。他那樣兩手放空的方式,簡直像練雙槓體操的人放開雙手從上一杆飛到下一杆那樣!

當時我驚到無話可說,也想不到任何能讓他理解的安全規則敘述方法。當下只好又害怕又忍不住興奮的說:哇~你太厲害太驚人了……


[已知生死?]

給他看我多年前高空彈跳的影片。看到我跳下那一刻,他居然哭了,喊著「mommy don't jump」,而且掛在我身上哭不願下來了~orz


一年多前的越障能力(住小套房時)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英語伴


要維持英語環境,實屬不易。我們之前幸運在住家附近的公園裡遇到一位全英語的小女孩;當下她媽媽與我立刻互留聯絡方式,於是有了幾次約遊:D。昨天則約在親子友善的IKEA。

這位媽媽也跟我一樣是字彙很有限的媽媽XD~我們全程英語交談,我從她那學到了table runner(餐桌窄長飾巾)、trampoline(彈跳床),她則從我這學到了kaleidoscope(萬花筒)。看到手持望遠鏡,我倆乍時都只會telescope;查了一下才想起是monocular/binoculars。

在餐廳吃飯時,我們找到一個中央有小遊戲場的圓周桌。看著小夏又再那邊笑眯眯的自轉跳躍著,朋友有感而發的說了句:「He looks so xxx.」

xxx那字我沒聽懂,但同時看她和小夏的表情,我回問:

「You mean "content"?」

她立刻點頭,說對,就是「content」(滿足)。


今早,我先起床去餐廳用電腦。45分鐘後,我聽到臥房裡有動靜,接著看到小夏開門探出頭來,然後笑眯眯的撲過來抱住我。

我也彎下腰抱住他,感恩的說:「Thank you for being my baby.」

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裝潢二三事

(6/26/2025 寫於PTT房板)

有點意外有不少推文對設計師的價值不甚認同。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買了中古電梯大樓,室內(不含陽台)31.9坪,打掉重練。設計師費一坪6千。去年4/8–7/3進行裝潢。

整個裝潢工程中,我從沒有去監工過,即使新家只在我舊家與工作場所對面。而設計師,也很少去現場監工,因為他是台中人,而我家在台北。他也沒有另外請監工,每次他親自來台北監工時都會跟我講一下(可以順便跟我會面談事);就那幾次。

我當初也有考慮另一個朋友介紹的台北設計師工作室,來者是兩位搭檔,很親切友善,設計過程中很迎合我的需求。台中設計師則會推翻我的觀點。結果我選了會推翻我的那位,因為他提供了不同的視野。

設計圖修了很多次,以確保接近理想,未來不會後悔。對話過程讓我非常安心,以致施工時我連工都懶得監。就算設計師人不在台北,他還是隨時就著工人用網路回報的資料來掌控工程,並報告給我。

我的資源也不只來自設計師。例如某天我難得跑去施工現場,一人在客浴糞管前默默模擬了很久(客浴和廚房流理台是唯二沒有全部打掉的,但有修整)。當天在場的是木工,看我一個人在那邊苦惱(+怪模怪樣),忍不住搭訕發問。我說建商給的糞管距牆頗近,雖然不致在使用馬桶時阻礙手肘,但我看中的新馬桶的沖水把手在靠牆側,我覺得沖水有點卡(因個人習慣,我不考慮自動沖水),所以我在考慮該不該換別款馬桶呢。

「如果馬桶能夠移開個幾公分就會順手很多。」我喃喃道。

「可以啊,」木工說,「我記得我水電朋友說馬桶可以移三五公分,位移三公分用圓管,位移五公分用橢圓管。三公分比較順,不影響糞管通暢。」

哇,連木工都知道得這麼細!我立刻把我的需求反映給設計師,設計師立即接洽水電,改了設計圖把我馬桶移遠了。


後來我問設計師:「你覺得我是否該偶爾來現場送個飲料之類,打好關係?」

設計師:「不用。他們最希望你永遠都不要來。」

好哦。


某天是全熱廠商明曜進場之日。我當時一早在開會,卻接到明曜老闆傳來一張照片,附加一句話:「為什麼天花板有角料?」

我如臨大敵。對明曜做過功課的網友應知道:明曜對施工順序非常講究;天花板的部分,任何工都不得先於他們進場,否則他們有可能拒絕施工。

我立刻將訊息轉傳給設計師(設計師當天也要來,只不過他從台中出發較慢到)。設計師要我不用擔心,他會處理好。

之後都安靜無聲。開會告一段落,我忍不住打語音給明曜老闆問情況,手機裡傳來他愉悅的聲音:

「啊,沒事啦,統統沒問題了。」


之後設計師告訴我,因為木工進度已到天花板,難以空等全熱多天而不做事,成本會太高,所以先架了絕不會影響全熱工程的角料。

全熱工程順利結束。明曜老闆私下曾慎重的跟我說:

「你請的這個設計師sense很好。」

哇!這評價真高,因為明曜的網路影片、與最初接觸明曜老闆時,他的言語偶爾會提到有些設計師對工程不甚瞭解之類。現在他居然突然主動提供好評。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適合小孩的房子

房屋討論板常有人問:「室內多少坪適合一個家?」

這種頻繁出現的問題,一定有文獻。查了一下英文資料,大約都說每人200 sq ft(相當於5.6坪)以上較合適,每人165 sq ft(相當於4.6坪)以下定義做overcrowding(過度擁擠)。

其實極簡主義的我本是主張房子不須大,觀念來自以前看過的國外八坪森林小木屋家訪、九坪醫生夫婦、和Elon Musk(傳說他只住十坪組合屋?)。但最近看到臉友一篇育兒文如下,有一點轉念……

他在描述他家有個小火龍幼兒,總是「不要不要」的暴怒。而他推測的幾個因素中,我確實都避開了:

1.「都市居家空間小。」
2.「家裡生活規矩要求多。」
3.「營造故事和遊戲的環境,聆聽和尊重小孩的意見,以說理的方式,和小孩互動。」

我家面積是上述「過度擁擠」定義的三四倍大,不算太小。而我幾乎沒有陪玩過,也鮮少跟小孩說理過……

妙的是,我家這隻(快三歲)的確不是小火龍,是朋友與保姆都稱穩定、好溝通的寶寶。(他半歲前明明被保姆評為「個性很強,媽媽會有點辛苦喔」……)我走的是古老部落育兒方式,像非洲人那樣(咦),家長忙打獵採集,而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蹦跳、他敲東西、他玩具撒滿地、他拖著行李箱滿屋嘩啦啦啦的逛,我統統不需要阻止, 因為我家樓下幾樓都沒人(公設),而玩具再亂都還有很大空間可以走路,不礙事。

——所以我沒有需要和他說理的時候。

(不過他在保姆那邊很有榮譽心,一定會把玩具收好。被保姆誇很好溝通,總是很開心,不會因小不如意就哭鬧。)

(我並非完全不陪他,只是沒有陪他玩玩具。我會玩的有:我彈琴他打鼓或跳舞、兩人在床上摔角、一起做早餐這種正事之類。)


我覺得單身育兒比我想像的輕鬆很多,我不太確定原因是什麼(基因加各種因素吧)。不過有條件的話,買一個「完全不用禁止小孩做任何事」的房子,肯定會舒心很多的。


非洲示意圖